冰夷流云 发表于 2015-6-24 22:33:14

4K完美旗舰卡!AMD Fury X全球首发评测

本帖最后由 冰夷流云 于 2015-6-26 00:16 编辑

【复仇女神崛起:AMD新旗舰卡降临】
事到如今,传统的PC、DIY似乎都逐渐没落了,至少不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,但不可否认的是,无论生活还是工作,谁都离不开电脑,而且需要越来越强劲的硬件,而且始终有那么些人,对那些板板卡卡总是激情四射。
当然,这也离不开厂商们的执着。CPU处理器领域,Intel长期一家独大,大家都厌倦了挤牙膏,AMD就算能崛起也至少得明年;GPU显卡领域,则是另外一番风景,AMD、NVIDIA始终掐的你死我活,每一代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,尤其是那些顶级的旗舰产品。
最近一段时间,NVIDIA的步伐走得更快一些,连续两代麦克斯韦架构都已经布局完毕,GeForce 900系列虎视眈眈,上有顶级Titan X,下有主流GTX 960。AMD就慢了很多,可能有策略方面的考虑,也可能和公司整体形势有关。
无论如何,憋了太久的全新核心“Fiji”(斐济)、全新显卡“Radeon R9 Fury X”终于诞生了,而且是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形式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2f44ba81f5d495dabc37abfe9d7df76.png从遥远的Radeon HD 4000系列开始,A卡就转变思路,不再一味追求超高性能,转而制造一个不大不小的核心,专攻性能级和主流市场,也就所谓的甜点策略(Sweet Point),提供更好的性价比、能耗比,然后向下继续精简更小的核心,向上则以双芯提供发烧级产品。
这一点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,回避了与对手强大产品的正面厮杀,博得了很多玩家的青睐,但这样做无疑也意味着发烧级形象的缺失。这个使命,就交给了我们今天评测的主角:Fury X!
这个“Fury”也说来话长了。它是罗马神话中的复仇女神,在ATI显卡的早期历史上就出现过,包括高端的Rage Fury、玩家级的Rage Fury Pro、双芯版的Rage Fury MAXX,尤其是最后一款威名赫赫,堪称历史经典显卡之一。
AMD如今将这个名号重新拎出来,无疑是想再次体现自己的高端形象,同时也是为了回击NVIDIA Titan,树立一个对应的品牌形象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6fcaeca0596f4673b913bc8942e18388.pngFury X官方定价元(649美元),毫不掩饰地直接竞争4999-5999元(649美元)的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,尤其强调在4K分辨率下比对手更优秀的游戏性能。
曾经有很多媒体和玩家希望它能去冲击更顶级的GeForce GTX Titan X,从前期曝光的性能看它似乎也有一定的实力去这么做,但AMD还是选择了“田忌赛马”,避开顶级旗舰去攻击对手的次旗舰,尽管从命名上看Fury X、Titan X更像是一对。
当然了,Titan X的价格高达8199-8999元(999美元),更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,Fury X即便性能不如它,在价格便宜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无疑也更具有诱惑力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e8e71db25b7845d28940dcf1f4408944.png【Fiji:A卡史上最庞大核心】
AMD这一代GPU核心的总体代号为“Caribbean Islands”(加勒比海),继续以海岛命名,主打的自然是“Fiji”(斐济岛)。它是AMD(包括ATI)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颗GPU核心。集成了多达89亿个晶体管,一举打破了NVIDIA GM200 80亿个的老记录,也比此前的Hawaii 62亿个猛增了几乎一半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d1d8debd3f7472a987eb90e72ecab64.png由于台积电20nm工艺主要面向低功耗的移动处理器,不适合制造高性能芯片,1xnm FinFET工艺又来不及,AMD、NVIDIA都不得不继续使用28nm工艺,结果成就了超大的核心面积,GM200就有惊人的601平方毫米。
Fiji的面积也达到了596平方毫米,差一点点成为“双冠王”,但是得益于更高的几高的晶体管集成度,它勉强压制住了。
由于同时整合封装了四颗HBM显存颗粒,加上它们和中介层面积就是1011平方毫米,而整个封装的面积更是55×55=3025平方毫米,但这么做好处也是很多的,后边你就会看到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0d9b09219dea488087a3b00f6182d15d.png或许是这个庞大的核心消耗了AMD显卡研发团队太多的精力,这一次就竟然这么一个新设计的核心,其他的包括Grenada(格林纳达岛)、Antigua(安提瓜岛)、Trinidad(特立尼达岛)、Tobago(多巴哥岛)都是在已有核心基础上稍加改造而来。整个产品线也因此分成了两部分:顶级的Fury系列,普通的Radeon R300系列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8579c216b24436cbea62938da8692eb.jpgFiji核心依然基于GCN架构,可以称之为1.3版本(Tonga R9 285算是1.2版本),但具体做了哪些底层改进尚未公布,后续我们慢慢挖掘。
从高级层面看,Fiji就像是R9 290 Hawaii核心的放大版,基本架构甚至很多模块单元都完全不变,只是计算单元(CU)更多了、显存换成了HBM。当然啦,DX12完整支持已经加入。
Fiji核心仍然分为四组着色器引擎(Shader Engine),每一组的计算单元从11个增至16个,而每个单元内仍是64个流处理器,因此总量从2816个猛增至4096个,几乎多了一半。相对应的,纹理单元也从176个增加到了256个,后端的ROP单元则保持64个不变(会不会不够用?)。
显存控制器依然是八组,每两组对应一颗HBM。由于架构上是全新的,HBM有着极高的位宽和带宽,每组控制器对应512-bit,总位宽高达4096-bit。相比之下,传统的GDDR5能做到512-bit就已经顶天了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37c621d0a764a48acf6c066d0ce6877.png
Fiji核心架构图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6761a1f98f64ced88d992850aae8728.png
Hawaii R9 290X/Grenada R9 390X架构图【Fury X解析:精美又彪悍的旗舰】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69ad8794927047da9f0ab0aeaa72eefe.png作为新一代的旗舰级显卡,Radeon R9 Fury X凝聚了AMD设计团队无数的心血,从规格到设计都十分精良,AMD高层也罕见地在发布会上特别公开感谢了设计团队,足见其满意程度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9c5ee9c7222b44c7a91a769bf95894a5.png由于采用了整合封装的HBM显存,PCB电路板的面积得到了大大的节约,直接结果就是PCB上基本只要设计好供电和输出电路就差不多了,长度得以缩短到惊人的7.5英寸(19.4厘米)。相比之下,R9 290X可是长达11.5英寸(29.2厘米)。
这样一来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空间,可以更方便地安装在机箱之内,尤其是不容易和后端的硬盘、SATA数据线接口产生冲突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66ebaeac64d45fe9662619fdbaa9d8e.png不过内,虽然整卡功耗还是保持在275W,但是为了发挥更高性能,AMD这次选择了直接配备外接液冷(这在单芯旗舰上还是第一次),所以你还要安装一个120毫米的散热排,并处理长达40厘米的水管。
这对机箱布局其实产生了更高的要求,而且液冷散热需要更精心的维护,长时间使用后玩家得注意检查是否漏液等。
相比于传统风冷,液冷散热最大的好处就是效率更高、温度和噪音更低。AMD宣称,Fury X在典型游戏负载下,核心温度不会超过50℃,风扇噪音不会超过32分贝。
具体如何还要看实际数据,但是至少比起传统的暴力涡轮风扇,液冷散热是十分温柔的,而且号称扇热能力可达500W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d6df7d3547c470ea286b8d448e98693.png旗舰卡的供电设计必须精良之极,AMD在这里就配备了6相供电,可提供最高400A的供电电流,同时还支持SVI2检测接口,能通过软件工具控制各种参数,方便超频。
其实说起来,Fury X的功耗并不夸张,官方宣称典型整卡功耗275W,这和上代的R9 290X其实是基本一致的(想想不变的工艺和增加近一半的流处理器),但为了更稳妥和更便于超频,AMD还是将辅助供电接口从6+8针换成了8+8针,理论上支持最高375W的功率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098fe62396e4fa5b93910fb3d9f8fcd.png外观设计和材料使用上,AMD也是毫不吝啬,铝合金、镀镍、镜面抛光等都用上了,整块卡看上去也确实十分稳重大气,身段虽小但气场十足。
另外,前面板是可以轻松拆卸的(四个标准螺丝),AMD也希望能有玩家使用3D打印或者CNC加工,制作出个性的前面板。
素材下载:http://pan.baidu.com/s/1mg8BoFI
更难能可贵的是,AMD还将这种设计推广到了R9 390/380/370系列上,使它们不是简单改名的“马甲卡”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14c7dcfae9a64f05870350233081b301.png从装饰和实用角度出发,LED灯如今都是必不可少的。Fury X顶部的红色Radeon LOGO就是纯粹为了好看,而辅助供电接口旁边的一组8+1个灯则是基于GPU Tach技术,可根据灯亮起的多寡看出GPU负载高低,而且能自选蓝色或红色。至于顶部打头的那个,它是绿色的,如果亮起表明显卡进入了ZeroCore超低功耗节能模式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1b9f7f493a2d4734a30986988f52496e.png输出接口方面,AMD也非常激进,DVI都不要了,提供了三个DisplayPort 1.2、一个HDMI。前者是免费的,被视为PC接口的未来,1.2版本能轻松支持4K 60Hz,而且可搭配MTS Hub支持Eyefinity宽域六屏输出。
HDMI很遗憾仅支持到HDMI 1.4a,而没有支持新的HDMI 2.0,所以只能做到4K 30Hz。可能是因为HDMI的授权费,也可能是AMD想强行推广DP。无论如何,还是推荐玩家搭配DP显示器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e678ed1afcf5412abcfb7197011bb513.png为此,AMD非常注重4K性能的宣传,号称史上第一次单卡即可在4K分辨率下流畅游戏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d1cef182a6e54ade9fbac4f76f36fea9.png这是Fury X的完整规格表:核心频率得益于水冷拉到了1050MHz,单精度浮点性能因此高达8.6TFlops,放在十几件前那就一台小型超级计算机,技术的进步真是快。
显存是4096-bit 4GB HBM。曾经有传闻称AMD还会搞一个8GB版本,但因为第一代HBM技术的限制,单颗只能做到1GB,最多只能配四颗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这样一来,虽然位宽足够高,512GB/s完爆任何GDDR5显卡,但因为要在4K超高分辨率和超高画质下游戏,显存占用量必然不会少,不知道会不会经常爆显存。对此AMD只能说会尽量优化显存利用率。
【从15厘米迷你卡到双芯卡皇:创意十足】
虽然新的核心只有一个,AMD的顶级产品还是相当丰富的:先发和主打的是单芯旗舰Fury X,后续跟进次旗舰Fury,未来有双芯卡皇Fury X2,而且还搞了个15厘米超迷你的Fury Nano,以及基于双芯卡的概念性彪悍迷你机Project Quantum(量子工程)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0b6afcea15674d6bb997d66097daf209.jpg对于次旗舰Fury,AMD是最低调的,只说它会在7月14日上市,定价549美元——GTX 980 499美元。
根据传闻,它会开启56个计算单元、3584个流处理器(屏蔽了八组),核心频率最高为1000MHz,而显存规格完全延续老大哥,还是4096-bit 1GHz 4GB HBM,并且会提供风冷、液冷两种版本。
液冷应该就是Fury X挪过来,风冷是个什么样还不清楚,但长度应该还是19厘米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94b9ea6dc7a3442797e600b0db832a2d.pngFury X2信息更少,甚至这个名字都待定。从网上泄露的PCB照片看,它是个标准长度的卡(还是得感谢HBM啊以前的双芯卡可都是超级长的),两颗GPU核心和HBM显存占了很大的面积,中间通过PLX桥接芯片组成内部交火。输出接口还是仨DP和一个HDMI,而辅助供电接口还是8+8针,说明功耗应该不会超过375W——这必然意味着流处理器的屏蔽和频率的降低。
散热设计如何还不清楚,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使用了两个夸张的独立散热器,但应该是展示之用,真卡必然不会如此,应该还是水冷。
今年秋季上市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5e4acc3e3c2e4e9ba0222a3539da9909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9b9c9a56357448ead4b4b183fa27133.jpgAMD还展示了一个基于该双芯卡的迷你机Project Quantum。它分为上下两块,其中上部是液冷散热系统,下部则是包括处理器、显卡、主板等在内的各种零件(电源另接)。
除了精巧的设计和更加登峰造极的性能,这货最有趣的地方在于,它用的处理器不是AMD FX,而是Intel Core i7!(原型机是i7-4790K加ITX Z97)其实,AMD也经常在自家的评测平台上使用友商的处理器,但在实际产品里还是第一次,而对此AMD也并不避讳,很大方地承认Intel处理器才是适合游戏玩家的完美之选(多么实诚啊)。要想改变这种局面,只能期待明年的Zen全新架构了。
如果时机成熟,AMD会将它推向零售市场,但什么时候还没有定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03850533f7104ca98942d2605df6189f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bf6c2fbf3c37400d9c5e0b9741421096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009792cf90a4407a94f3f903409c968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c97a3324b844bf1b26704116aace804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a8c57d5746a43e291b05ef52a10b79d.jpgFury Nano也同样很有趣,Fiji核心加HBM显存都在,但显卡长度只有区区6英寸(15厘米),而且是普通的风冷散热。
惊人的是,它的典型功耗只有175W,比老大哥Fury X降低了几乎40%,单个8针辅助供电即可满足。
AMD宣称它的性能密度、能耗比都是R9 290X的两倍,算下来它的浮点性能只比Fury X降低了大约9%,因此规格也是很彪悍的,但不知道开启了多少流处理器、频率几何。
它会在今年夏末上市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bf194acc7c5f4b07aa5d34a7ca10b2b2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3225c0c237f468baaeca919fc0157c6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0cca5a14856480e9042d724335dccbf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d5fa8cc3b6b4651955f54f13f43ae0f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5d70096912384153a94f450de9ff5cc6.png【新技术篇:革命性的DX12】
NVIDIA的第二代麦克斯韦家族已经率先完整支持DX12 Feature Level 12_1的全部底层技术和高级特效,包括GTX Titan X、980 Ti、980、970、960等型号,AMD则稍微晚了一些,但宣传推广起来更加卖力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d44b128104084f96a580c0035165e117.png按照AMD的说法,Fiji Fury系列、Radeon R300系列都完整支持DX12——我们知道,R200系列还不是完整支持DX12,R300系列的核心则都是延续了R200系列,看来也并不完全是拿过来直接用,而是经过了一番改造的。不过,AMD对此并未详加解释,还需要后续挖掘。
AMD还表示,老显卡也有所增强,包括更快的曲面细分、平铺资源(Tiled Resoures),应该说的是R200、HD7000系列吧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59bdad5c4709488ba87515432d349cec.png其实这些年DirectX技术的进步很迟缓了,多个版本都没有太大的亮点,这次的DX12则截然不同,堪称革命性的,尤其是它汲取了AMD Mantle、主机平台的特点,给游戏开发者更多的底层硬件访问权,可以获得更多硬件资源,最终提升性能。
简单总结:更高效的多核心CPU发挥、更多的屏幕细节、更高的最低/最高/平均帧率、更平滑的游戏体验、更高效的GPU硬件利用、更低的系统功耗,以及以往不可能的游戏设计。
DX12三大好处:
1、多线程指令缓冲记录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3ddb45a855414f06b70db24009eb44df.png有点拗口,其实就是多核心CPU更高效率的发挥,能使用更多CPU核心更快完成工作,将更多的CPU时间用在游戏代码上,允许所有CPU核心同时与GPU对话,这样以来将会彻底释放CPU性能,不会再出现瓶颈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dfc281226c594f6a82f2ebcc0728b896.pngDX11上,多核心资源分配严重不均,有的累死,有的闲死,效率低下。这就是所谓的高API开销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8d764a0ff2c4473bd7124b274254a93.pngDX12上,所有核心都调动了起来,而且很均匀地分配任务,工作时间大为缩短,性能和能效自然就上去了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603eceb53604de28975fc7f5898fe07.png不过核心也不是越多越好,目前看DX12也只能有效用到六个,再多提升效果就不明显了。
2、异步着色器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7b5bf541dd24889b398159e80a4428f.png将复杂的串行负载分解为并行负载,使得工作更快完成,空闲的GPU资源也调动起来而不是干等,有精力去挖掘更高级的画面特效,而且非常适合虚拟现实应用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c9671971e1b41bd9b14b68f1106dc76.pngDX11上,不同任务使用不同GPU资源,但都必须排队进行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64007d89aa1d4d9787e4c67b851f579a.pngDX12则将不同类型的任务以多线程的方式并行执行,效率自然高得多。
3、多适配器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b91283f5a1a74d0592bfb3f25830aedd.png第一次原生支持不同厂商的多GPU,精确控制应用负载和硬件资源,而且使用新的分帧渲染(SFR)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延迟,更能将所有GPU显存都利用起来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25ba35ae253544738e7f4156e5c35fc9.png对于AMD来说,APU加独立显卡本来就是自己一直在尝试的组合,现在有了DX12这颗大树,兼容性、效率更有望提升一个档次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3899842d66545528c7442af1755c89f.png对于多GPU并行,不管是SLI还是CrossFire,DX11使用的都是交替帧渲染(AFR),很容易出现不同步现象,也就是常见的卡顿问题。
DX12的分帧渲染则是将一个画面帧分成多个区块,分别交给不同GPU渲染,画面帧不用再排队,延迟大大降低,而且这种并行执行使得多GPU更像是单独一个GPU。当然,这么做对于渲染指令的分派、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1794c804fcf84aadb8b8f97b2e3e9f6c.png以前,如果你将两块4GB显存的卡放在一起,系统显存还是4GB,而现在可以是完整的8GB,再也不会浪费了,因为多GPU完全集中到了一起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ad63bc44524473a88e10074e5c9480d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7617675289a41b8b7c5fa34210f05ec.pngDX12游戏已公布的极少,拿得出手的只有两个,一是《杀出重围:人类分裂》,还会支持AMD TressFX 3.0头发特效,二是《奇点灰烬》,还支持AMD Mantle。都将在年底发布。
【新技术篇:高带宽、省地方的HBM显存】
A卡对新技术一贯是比较感冒的,经常率先投入商用,比如显存上之前的GDDR4、GDDR5就都是A卡先用的,如今有第一个用上了HBM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330c65365354700a3ff8780005768ae.pngHBM代表的是High Bandwidth Memory(高带宽显存),是为了解决传统GDDR5显存无法继续有效提升位宽和带宽问题而设计的。AMD和海力士合作开发的这一代只需四颗就能提供4096-bit的超高位宽,因此即便有效频率只有1GHz,带宽也能高达512GB/s,十分充裕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79addaddb8c4952b50013856e90c2b3.png唯一可惜的是,第一代技术限制,容量只能做到4GB,对旗舰卡来说实在不多,尤其是4K和VR游戏里可能会有些捉襟见肘。——明年的第二代能翻一番,NVIDIA帕斯卡更是宣称会做到单卡32GB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20d662b577de42e0b7bb8a184e1aac25.png除了高带宽,HBM显存的另一个好处是与GPU整合封装,彻底释放了PCB电路板,这也是Fury X、Fury Nano能做那么短的主要原因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bad299680764ee082c916142f7ed224.png 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7983ec6d65f4c7ead271845ac345c13.png你或许看到了,HBM显存与GPU核心虽然是整合封装,但各自的Die是独立的,因此就需要一个互连互通的媒介,这就是AMD和海力士共同设计的中介层(Interposer)。
它开创了多个第一:第一个可大规模量产、第一个针对消费产品的堆栈DRAM设计、第一个2xnm HBM与28nm ASIC片上整合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29b82e920fd414c80ff8f4d5cd32899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23bf6e0b10be4c258ece9c4eb8e646ef.png
AMD甚至详细介绍了中介层的工艺加工过程,太专业了我们就不多说了,大家只要知道是它高效连接了HBM、GPU就行了,未来AMD还会继续针对性的改进。
不过因为刚刚投入使用,AMD目前还不允许对HBM显存进行超频,不知道能否破解。当然了,512GB/s的带宽已经绰绰有余,没必要再提高,而且显卡性能一般对显存频率也不是太敏感。
关于HBM的更多更深入介绍,请参考我们此前发布的【独家专访揭秘AMD显卡的大杀器!HBM高带宽显存】,这里不再赘述。
【新技术篇:巨省电的帧率目标控制(FRTC)】
很多游戏帧率不足,而很多游戏却经常帧率“过剩”。一般而言,60FPS是游戏流畅的基准线,如果最低帧率都高于此,再提高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,特别是超出显示器的刷新率之后,完全是在浪费GPU资源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1dd258d64874b2b96f0a3ab72c1bbaa.png为此,AMD提出了帧率目标控制(Frame Rate Targeting Control/FRTC),可以自行设定游戏的最高帧率(必须是全屏模式),从而降低系统尤其是显卡的功耗、发热和噪音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7d6738b8bcde42e1a66fd2515c04f70b.png该技术支持R9 Fury、R9 300、R7 300系列。帧率目标可在催化剂控制中心里设定,范围55-95FPS,但注意目前仅支持DX10/11游戏,而且设定的时候,必须首先完全退出游戏、修改设置、再重新进入游戏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5699cd1de9584e9d9f5b51e969df46bc.png效果如何呢?AMD举了两个例子,Fury X 1440p分辨率运行《狙击精英3》和《生化奇兵无限》,分别将帧率限制在80FPS、60FPS,比不加限制可以节能18-57%、30-62%!即便刨去官方数据的水分,省下三分之一的功耗是很轻松的,而且完全不会影响游戏流畅度。
【新技术篇:4K感觉的虚拟超分辨率(VSR)】
NVIDIA发布GTX 980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动态超分辨率(DSR),借鉴了超采样抗锯齿(SSAA)的做法,以高于显示器的分辨率渲染画面,然后缩减到适合显示器来输出。
效果嘛,你可以拿出自己手机拍的照片,如果以原始分辨率看会有很多锯齿噪点,但是使用编辑工具缩小到1/4分辨率,是不是就清晰多了?就是这么个原理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6fce843279474f63ae2d01a52b998b3a.pngAMD的这个虚拟超分辨率(Virtual Super Resolution)是同样的道理,很适合那些没有原生支持SSAA的游戏(因为它和游戏与引擎是无关的),可以在1080p显示器上享受4K的体验。
该技术支持R9 Fury、R9 300、R7 300系列显卡,R9 285也行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33f2afccd774a05a458ad94d4cf1e5e.png这是支持的渲染分辨率、显示分辨率对应关系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2bdf19b6b09844cebbcb20941c732938.png使用方法也极为简单。首先在催化剂控制中心里开启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c2163f9f26214c1abca81cd1b6d65957.png然后来到系统的显示属性对话框里,就可以设置更高的分辨率了,包括显示器原本不支持的。接下来去游戏里跑就是了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0a4c7f16f1f44d7da4b41908ed4fc590.png事实上这样做就可以让你的显示器等效变成4K的,实际性能也和在真4K显示器上跑的完全相同。
【新技术篇:拒绝撕裂的FreeSync】
FreeSync其实不是什么新技术了,AMD已经搞了很久,虽然是跟在NVIDIA G-Sync之后提出来的,但势头更好,技术优势和产品支持都逐渐体现出来了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d4ce8ee067148419e26b38cbeb218ed.png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和目标类似,都是保证GPU输出与显示器刷新的同步,消除传统画面撕裂、掉帧、鼠标延迟等问题,提升游戏平滑度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0b1780e1332349219d7f4fe37e265906.png相比于NVIDIA,AMD技术的好处是基于开放标准,无需授权费,无需专用硬件模块,支持的刷新率范围也更广,还号称度性能影响更小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0925a303c574adaab1c98e8b3eb8da5.png它全面支持R9 Fury/300/200、R7 300/200系列显卡(不包括380/370/280/270系列)和A7000系列APU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e34812f88214784b28bf95e09d51f94.png显示器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,这一点上形势还算不错,相关产品越来越多,除了这份名单上还有更多正在或即将发布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55495f5fada4f5abb46a2fe4485958c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d8627b0d87a4874b0d2963246a670df.png不过说到开启后对性能的影响,其实都不大,最多也就1-2%,无关紧要,比垂直同步好多了。
【Fury X官方超高清图赏】
每逢有新产品问世,尤其是强大的高端产品,我们总是希望能好好地欣赏一番,尤其是无缘实际产品的,能从纸面上过过瘾也是很爽的。
AMD这次就很大方地放出了一批分辨率相当高的Fury X官方产品图,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它的风采,甚至还有一张拆解结构图。
好了,不废话了,慢慢欣赏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147132f4c9b484c982ff29c464646ce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255a5dd5c314de28de7be5123b27eb8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d82d3d71e8c04c5a8ee59dda0c2623f9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47e54238ffa4d9da5fc3ef72432e3be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651499b37d4946dda24f6ef5d41db0e1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f61482053fe4c73b9319b6aa547a78c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b4d5b7ba81224097aca5d6639f5b6e2c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cd1498f4a37a4521993bc77fc9d4cca7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c5b3719bf8143f99ffaccccfa3e9aa1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0e8b5f6a8bfb434dacfb05cb5954d0ee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6cb324c6d8a45dfb591de85b393ab5e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044c2542cd2e450e9edb2c0fd30142c4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9c263e8589644bcb3e9959715b05362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bb8bca22a054451da936773c28494b89.jp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9768c964af7e49a69016b5c4d8a93b78.jpg【Fury X显卡赏析、拆解】
光看官方的图赏当然不过瘾,我们还得自己体会体会,尤其是很想把它拆开看看内部到底是个什么天地,只是这个水冷散热比较娇贵,测试样卡后续还有很多用途,所以实在不方便拆卸,这部分就借助外媒放出的图片过过瘾好了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b025f77e47fa43ad9c7f27364dc5d12c.jpg
Fury X显卡本体与外接散热排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e6eea75d023a40d58140913a39c511ca.jpg
显卡正面:是不是恍惚有种背板的感觉?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910695bc37da4bc5a708a568392c41fa.jpg
这才是背面的背板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53650f2a038342619774e6f09ac3cdef.jpg
LED负载灯控制开关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94cc3f06d4794943a9fa75df4e59909e.jpg
公版标识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2c3ef100d2040a49016f7d7284d4016.jpg
Radeon LOGO会红光闪闪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39092148f89a4575907309aaa2b28057.jpg
8+8针辅助供电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0440fe7c5be34eb0b376cbc5d779a4b7.jpg
三个DP 1.2、一个HDMI 1.4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bad55f04036344a7b3cbeb07e710262f.jpg
水管从尾部伸出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e2fc72f7e9f4aa68d942dd9b743d9ea.jpg
120毫米风扇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32219f188e844557a5642f184a431ae7.jpg
从背部看一下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9e657d91ea046ba9f03a13017d7a074.jpg
水管与散热排接口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d8fd0586276b48c780470caa412956b0.jpg
上机效果:Radeon LOGO亮起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d282765f3354cf3a924496a552a382b.jpg
LED负载灯:待机状态只亮了一个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b9ba2bbaefb94a3cbaa2b94edf4209d6.jpg
LED负载灯:游戏中全亮以下图片来自外媒: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9ffe318a748d40c7b982b5e8810fc69b.jpg
外观规整,但是去掉前面板感觉还是有点凌乱,可见酷冷标识的大块水冷头、蜿蜒曲折的水冷管、PCB上完整覆盖的金属支架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508eea61174d4eafa480c9b726594986.jpg
水冷头部分来自酷冷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fb8d714a3660418194419edbb3acc92b.jpg
近看其实内部空间挺充裕的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a66e585a5da24fa698d2a59b0f1af2c3.jpg
拿起中间支架,大块的铜底对应着GPU、HBM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2c97c1020aea4d18862eb06c29d0741e.jpg
Fury X、R9 290X PCB对比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969ce134a25246c9949283288f94cebe.jpg
风扇是来自镰刀的“温柔台风”,不是新品,但久经考验【测试平台配置】
软硬件安装完成以后,正确的测试方法是:开机进入到桌面上以后,待系统准备就绪后,才开始运行测试(关闭UAC、屏幕保护程序、系统还原、自动更新等对测试得分有干扰的系统任务)。所有测试项目都运行三遍,在测试成绩稳定、可靠的情况下,我们以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为准。
测试均在4K分辨率下进行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00a139e902e54a39b9c7215145fc5b88.png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87b0c83d839e4f208114ec105c276845.jpg
Fury XGPU-Z 0.8.3支持得还差一点点,一是晶体管、核心面积数据未加入,二是显存带宽错误:500MHz只是HBM的实际频率,带宽计算应该按照1GHz的有效频率来计算,也即是512GB/s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e3854585b9c54eb99e94e7d95915dc06.jpg
GTX 980 Ti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Fury X目前的驱动(15.15)是刚发布时放出的,AMD承认它优化得还很不到位,性能也没有充分释放出来,所以性能可能无法达到满意的高度,近期将会放出新版15.20,性能将会有所提升。
【基准性能测试】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9631049b39e40c48ef10d6cf9f74cbd.jpg3DMark 11:X、P模式分别落后了16%、10%,上来就不是个好消息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db8f2283bbd04a32837a1790ec969a43.jpg3DMark:Ultra、Extreme模式分别落后了12%、6%,看来这驱动连基本的Mark都还没有服务到位啊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551cc7f905e846029a486fd1b065ff17.jpgUnigine Valley:又一次落后了12%。真的不行还是只能怪驱动?
【游戏性能测试(一)】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23668f590c564f0b875991391288fcd4.jpg《Crysis 2》:只差了区区一帧(2%),持平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01e28a3e3af24fcb8a8c7a8cc8bb65a4.jpg《Far Cry 2》:落后了多达17%,有点没法看啊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b0b69629645435f965a2373bce2d0c5.jpg《尘埃:决战》:落后约5%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75303c6e0dbc448da596913df71e4c30.jpg《地铁2033》:再次战平,不过帧率都不算很高,流畅比较勉强。
【游戏性能测试(二)】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2121d9b6cc2d435db9cb4e5ba2a7326f.jpg《古墓丽影9》:终于出了口气,领先了11%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e3e45fcb609c49c1baf662526458aaa6.jpg《龙腾世纪3》:差距很小,按照幅度计算领先6%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c8ae542fff204b2b838e7003b876cb90.jpg《杀手5》:又一次领先了13%,不容易,但这个游戏大家在4K下的速度都不怎么快,很难保证流畅,建议降低分辨率或画质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14566cbc6b2e434f876b59705ec9ae07.jpg《生化危机6》:落后了约7%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42b3484cc7294a6cb2e36af83e5c0f95.jpg《巫师3》:最后一战,领先9%。
九款游戏算下来,四胜三负两平,并没有达到完爆的程度,不免有些小失望,但是考虑到这是首发驱动,催化剂也一贯不擅长上来就发挥到极致,只能期待后续再爆发了。
【功耗、温度、超频测试】
功耗测试部分利用功耗仪直接测量整套平台的总功耗,包括CPU、主板、内存、硬盘、显卡、电源以及电路损耗所有在内(不包含显示器)。选择显卡待机,满载(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场景)两种状态,稳定运行10分钟选取期间最大值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97c3a439f3774dd9b9d92c860e4e2c97.jpg惊喜来了!Fury X虽然待机功耗虽然略高一些,但是游戏系统功耗仅仅240W,比对手低了足足四分之一。满载功耗看起来很低,但是FurMark支持得不是很好,其实没有拉到最高,而根据各方消息,Fury X的满载功耗要高于GTX 980 Ti。
温度测试方面,选取显卡待机、满载(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场景)两种状态,利用GPU-Z实时监控,待连续运行10分钟峰值温度稳定后,记录此时各款显卡核心的最高温度。室温20℃,裸机状态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e3d87a9aa2a3452f9628269210d553cb.jpg有点无法相信,不过想想水冷也就释然了。待机温度一般,但游戏中只有45℃,完全符合AMD说的不到50℃,而即便是满负载测试,也仅仅52℃,相比之下风冷的GTX 980 Ti很容易就冲到了85℃左右。有条件一定要上水冷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270639b2aac47c283209a058afae306.jpg因为时间关系,超频没有详细进行,只是简单试了试核心频率,1050MHz可以轻松拉高到1150MHz,跑分提升了7%,还可以。
HBM显存目前禁止超频,等破解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3ccee25478994343801f0e17686edfa1.png【总结:4K下的激情碰撞 玩家之福】
Radeon R9 290X发布于2013年10月份,距今已经一年半有余,这段时间对A卡玩家来说无疑是很折磨的,尤其是看着NVIDIA衔枚疾进,两代麦克斯韦架构接连问世,GeForce 700/900系列连续发布,差距咋就那么大呢?
AMD显然是想憋个大招,全力开发了一个庞大的“Fiji”核心,而且这一代就这么一个新的核心,其他都是小幅改版,实在是前所未有,更可见AMD对这个核心、这代旗舰卡是有着多么高的期望。
从理论上看,Fiji核心规模庞大,4096个流处理器比上代增加了几乎一半;HBM高带宽显存第一次投入使用,带宽彻底不是问题的同时也缩小了显卡体积;终于完整支持了DX12,还汲取了自家Mantle技术的营养;FRTC、VSR、FreeSync等众多技术加持,玩法更丰富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8bc94507be5a429d9c79fde761977eea.jpg说了那么多天花乱坠的理论,Fury X的实际表现到底如何呢?很遗憾,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并不是很乐观。且不说基准跑分大幅度落后,游戏中也没有如期待的那样完胜GTX 980 Ti,就测试的几个游戏而言只能说互有胜负,大家彼此彼此。
AMD也承认目前的驱动优化严重不到位,会尽快放出更好的15.20。我们也只能期待了。
好的一面是,Fury X、GTX 980 Ti都可以在4K分辨率和高画质下应付多数游戏,包括最新的一些大作,只有少数要求比较高的不太流畅,需要降低分辨率或画质。4K显示器也在逐渐趋于廉价化,如今有了显卡的支持,是个好消息,也为未来VR虚拟现实游戏打开了一扇门。
AMD VSR、NVIDIA DSR两项技术也都值得注意。它们都是以高分辨率渲染,降低到屏幕分辨率输出,从而像抗锯齿那样提高画质,所以即便你没有4K显示器也不要紧,一样可以享受更好的画质,但性能会受到一些影响。
Fury X最大的惊喜就是功耗和温度超低。28nm老工艺、89亿个晶体管、596平方毫米面积无疑是怪物级别的,双8针供电更是有点吓人,但是实测表明Fury X的功耗并不算很高,游戏中比GTX 980 Ti低了很多。AMD宣称其整卡典型功耗为275W,与上代R9 290X完全相同,这是多么的不容易。
温度得益于水冷而特别的低,满载拷机也只是刚超过50℃,一般游戏中都不会高于45℃,旗舰卡真的好清凉。同时,外接风扇的噪音也不高,并不会吵人,终于可以有个安静清凉的旗舰平台了。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s_bcb8cadd5fe94b978e0f128b1eae5018.png价格方面,Fury X最终定在了5099元,这显然是冲着GTX 980 Ti而来的,后者目前卖4999-5999元。持平甚至有望更高的性能、超低的功耗和温度、相对很低的价格,Fury X在高端也体现了不俗的性价比。GTX 980 Ti肯定会降价以对。
总的来说,Fury X干得还算漂亮,这么多年第一次尝试大核心就在性能上逼平了对手的消费级旗舰卡,更有着优秀的功耗和温度表现,A饭们应该可以满足了。
后边,还会有次旗舰Fury、迷你小卡Fury Nano、双芯卡皇Fury X2……好戏才刚刚上演!
http://img1.mydrivers.com/img/20150624/13f4025afa804403aa637f7b8bed4046.jpg

AMD 发表于 2015-6-24 22:45:07

驱动之家这个外媒图片还是盗图

FURYZ 发表于 2015-6-24 22:57:49

可以说这是复仇三姐妹中的二姐吗?

冰夷流云 发表于 2015-6-24 23:00:45

谢谢回帖 ^_^{:5_140:}

徐威 发表于 2015-6-24 23:18:48

没钱只能390了

Mcisu萌 发表于 2015-6-24 23:35:44

好帖支持,转载辛苦了{:5_137:}{:5_138:}

j33123335 发表于 2015-6-24 23:39:11



楼主的980TI在哪买的,请介绍一下,为啥比我买的泰坦分值还要高喃.
      我要去退泰坦了...

Doredora 发表于 2015-6-25 01:38:36

漂亮,价格对我来说有点贵只能观望,但还是希望出新驱动大幅提升性能。

919579496 发表于 2015-6-25 02:07:25

果然蛆家,有夠噁心
幾年前的遊戲還敢測
坐等anandtech

vanszer 发表于 2015-6-25 07:02:42

复制 粘贴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4K完美旗舰卡!AMD Fury X全球首发评测